他曾荣膺有珠宝界“奥斯卡奖”之称的戴比尔斯国际钻饰设计大奖,是“钻石之王”海瑞温斯顿珠宝公司的首位华裔设计师。声名鹊起之时,他却果断离开珠宝行业,不为西方文化“马首是瞻”,做专属于中华文化的竹产品设计。从奢华到亲民,从坚硬到柔韧。与竹相伴数十载,他如鱼得水,也从中体悟到人生的真味。石大宇推出以竹的各种特质为创作元素的中式家具,他将中国文人隐现有度、含蓄中庸、不事张扬的处事风格融入到家具设计中,为每件作品都赋予了中国文化内涵与性格。进入竹材设计行业十余年,石大宇共有29件作品获得德国设计奖及荣誉提名,由他设计的纯手工竹制品既有传统家具的基因,细品,又全然是当代精神。竹子中空,虚怀若谷,或许正是竹的品格和石大宇对中国原创设计的理解契合,让他将这片土地上特有的材质和工艺作为原创的基点,用平凡的竹子找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新机。
《孔子庙堂碑》全称《孔夫子庙堂之碑》为唐虞世南撰书,碑文记述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九年(626年)立孔子二十三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之事,唐太宗贞观七年(633年)刻成。《孔子庙堂碑》以圆笔为主,行笔雅静委婉,外柔内刚,端严静穆,横平竖直,平淡中见精神,温雅中含遗气。戈钩与捺纵逸奔放,尤其是戈钩,在唐最为出名,人称“虞戈”。虞世南(558-638年)与欧阳询、薛稷、褚遂良合成“初唐四家”,他学术渊博,论议持正,得到唐太宗极大的赏识。虞世南为智永和尚的学生,是王羲之书法杰出的继承者和发扬者,又以中和之美为典范,又以自己的灵性,在戈钩和捺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风流与天趣,并以柔而尤刚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虚灵之美的最高典范。
紫禁城,这座承载着明清两代二十四位帝王荣耀与辉煌的皇宫,自六百多年前的基石初立起,便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巧的设计,傲然屹立于世界的建筑之巅。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,宫殿林立,房屋繁多,共计七十多座宫殿与九千余间房屋,它不仅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、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,更是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的璀璨明珠。 紫禁城,其平面布局之巧妙,立体效果之震撼,形式上的雄伟、堂皇、庄严、和谐,皆属上古之罕见。而它背后的建筑艺术,更是一种深厚的意识形态,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——天人合一的哲学,严谨的宗法礼制,以及阴阳五行的宇宙观。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建筑艺术的璀璨结晶,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芒。 漫步于紫禁城中,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。光影的变幻,为这座古老的皇宫赋予了无尽的魅力。光,如同神来之笔,让紫禁城的每一砖一瓦都熠熠生辉;影,则如同魔法之手,使这座皇宫的建筑群立体生动。随着季节的更迭、时辰的流转、视角的变换、光线的明暗,乃至每个人心境的不同,紫禁城都会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美丽。
妈祖,原名林默,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,俗称“海神娘娘”,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。林默自幼聪慧,习得一身法术,常常热心助人,驱邪救危,深受乡民爱戴,在事迹中,她为百姓四处奔走、救苦救难、驱逐瘟疫、治病救人,还曾降妖除魔、祈福化灾,为世人所称颂的还是她一次次救助海难的神奇故事。妈祖的事迹在中国沿海广为流传,沿海各地的渔民和航海者都把她奉为海上保护神,许多地方都建有天后宫,供奉妈祖神像,祈求她保佑航行平安,渔民丰收。妈祖信仰是中国人探索精神的象征,一如既往激励着中国人们勇往直前,继续向着未知的世界迈出探索的步伐。如今湄洲岛妈祖祖庙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,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华侨来这里祭奠朝拜。值得一提的是,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历史悠久,近年来,岛上的信众时常回到大陆的妈祖庙寻根访祖,妈祖信仰在历史这一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。